发nature论文 天才科学家曹原连发重磅论文,为何研究成果总先在国外发表?

近日,1996年出生的天才科学家曹原在美国自然杂志连发两篇重磅论文,再次引来国内网友们的极大热情。
面对再封“学神”的曹原,大家在膜拜的同时,也善意提醒:如此天才,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同时也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前沿科技的论文总是要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呢?那岂不是研究成果直接在国外公开被利用?
01诺贝尔奖的大门已向曹原敞开
2021年4月7日,1996年出生、现年25岁但已久负盛名天才科学家曹原,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石墨烯的重量级论文,再次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
让人惊讶的是,距离曹原上一次发论文到杂志仅仅隔了一周!也就是说,在3月31日曹原就已发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加上此前发表的论文,年方25岁的曹原自2018年以来,3年间已在杂志上发表了7篇有关石墨烯的重量级论文!
7篇论文!这让很多人惊得张大了嘴巴。
正如有网友所说,这是什么概念呢?发表一篇《自然》()或者《科学》()论文,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可以用正教授待遇聘用你!7篇!太吓人了!希望这样的人才不要流到国外去,国内要多给予科研支持,诺贝尔奖的大门已经敞开!
如此快速高效地发表前沿科研论文,不得不佩服曹原就是为科研而生的“大佬”,难怪2021年2月中国青年报在报道曹原时,以其出研究成果速度之快称之为“学神”!
02从小聪慧,成长历程堪称奇迹
国内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想发表一篇论文而不得,但对曹原来说发表论文犹如家常便饭般容易。
甚至有网友感叹,曹原发论文比自己发 微 博 还容易!
这不得不让人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如今的曹原?
曹原,199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7年随父母来到深圳,就读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从小聪慧过人的曹原凭着3年时间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而惊呆众人,2010年曹原以理科总分669分的高考成绩,顺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时年仅14岁!
14岁就读大学了,而绝大多数同龄人可能还在捏泥巴玩儿!
除了智力过人外,曹原还有哪些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呢?那就是动手实践的能力特别强!
据曹原的物理老师黄佳堂介绍,中学时的曹原跟其他男孩子一样活泼淘气,但喜欢动脑,动手能力特别强。按照黄老师的说法是:
曹原会把教室的讲台或桌子一块块拆卸掉,就为了看它是个什么构造。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没有工具的情况是怎么做到的。
就即便自己呆在家里,曹原就搭建了一个小小实验室,里面有化学、物理用的实验仪器,经常一个人在家做实验。
鉴于曹原出色的动手能力,学校格外重视并为着重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创造条件。
比如学校为曹原等3名智力和动手能力超常的学生量身定做了一个小小班,课堂上老师仅蜻蜓点水般提示教材里的重点,其余时间由他们自由探论学习,有疑问时老师再进行解答。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曹原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初中和高中课程。
0322岁发现石墨烯超导现象一鸣惊人
2010年,年仅14岁的曹原以669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入读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在人才济济的中科大少年班,曹原同样表现出色。
2012年,曹原被选为首批交流生赴密歇根大学学习;2013年6月,被牛津大学选中受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科研实践;2014年,大学毕业时获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此后,曹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时(被称为“魔角石墨烯”),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解决了困扰世界的石墨烯导电这一百年难题。
2018年3月5日,曹原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在美国权威杂志上发表,成为杂志创刊149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轰动国际科学界。这一研究成果,也开辟了凝聚态物理这一全新领域。
也正是这一历史性突破研究成果,时年22岁的曹原荣登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同时也入选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且是入选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自那以后,曹原关于石墨烯的研究成果接连不断,直到2021年4月7日,短短3年期已在杂志上发表7篇有关石墨烯的重量级论文。
04毅然拒绝美国绿卡回国,众人提醒注意安全
自2018年研究石墨烯取得一系列成果后,一向以引领世界科技自居的美国千方百计想留住曹原这个天才,希望曹原用他的研究成果为美国服务,以确保美国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
为此,美国方面直接给了曹原美国绿卡、丰厚年薪等等。然而,这一切都被曹原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曹原说:
我是中国人。
对此,不少网友提醒,这样的天才科学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回国后,曹原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继续攻坚克难,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同时,曹原还提出了助力中国科研人才发展的“海外交流”计划,希望更多的中国科研人才像自己一样能出国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然后再回国报效祖国。
关于科研,2018年12月,回到中科大曹原分享自己的成功心得时,他告诉学弟学妹们:
作为一名实验者,要愿意学习新东西,尝试新想法,并在实验室承担起责任。当努力不起作用时,也不要难过。因为这,再正常不过了!
05 研究成果在国外发表难道不会被泄密
自古英雄出少年,破马长**定乾坤。
曹原这个“神奇小子”为世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正所谓: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不过,很多人不解的是,曹原研究石墨烯的前沿科学成果为什么首先在国外杂志而不是在国内杂志上发表呢?难道就不担心科研成果被泄密而为他人所用?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科研是有门槛的,科研成果只会给懂的人说,只会在圈内讨论。
不得不说,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在科研领域的领导地位,如果曹原的科研成果想在国内发表,但国内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其科研成果的价值呢?就即便是在国内发表了,影响力又有多少呢?很显然,论文是国内发表和在国外发表是不一样的。
二是科研论文发表后会不会泄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明白科研成果的保密价值。要知道科学研究与技术是不同的,科学研究侧重于“发现新的,未被人们了解的真实”, 其成果是理论上的,多数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想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还有很长的距离,基本上不存在“科研成果需要保密”的问题。
相反,在有了科研成果后公开发表,会引来同行的反复验证和拓展,确定你的这一成果的真实性,进而让整个领域得到发展,正所谓“科学无国界”就是如此。
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后就不一样,技术更侧重于“把科学发现的真实改变为己方的利益”, 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 是具体的操作办法、技巧,这才具有保密价值,保密的目的就是以此来保证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价值,所以技术是不会以成果的形式发表,而是以具体产品或者实物的形式来体现。
三是科学研究是有时间性的。
第一个发表科研成果就有价值,第二个人发表相同的科研成果就什么都不是了。这也是为什么像施一公、颜宁等每一个科学家都想在第一时间发表科研成果的原因,否则科研成果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综上所述,而蓄意隐瞒科研成果,对科学研究不仅无益反而害,所以像曹原这样的中国天才科学家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是好事,大家的担心科研成果泄密的事就多虑了,提醒保证其个人安全,在我看来,这倒是真的,很有必要。
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