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销售推广 营销1.0(营销4P:产品、价格、推广、渠道)

总第2430篇
(全文5689字,约占您10-20分钟光阴)
Hi,
大家好!
我是沈谦谨!
最近文章写得快神经失常了,平安夜和圣诞节的文章是提前码好的,只需要改改错别字和病句就可以发送了,往年12月26日都有祭奠毛主席诞辰的习惯,今天日子过了才开始写文章,这到底是提前一天还是延后一天了?
然后看了看昨天的文章,简直给自己安排了五天的锅,因此,极不情愿的开始码字。
所以,这篇文章我也就随意写写,大家随便看看,不一定合您胃口,只能说乱中求序,走个流程而已。下面开始:
其实2018年写过一篇5000多字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蓝字回看),基本上把4P及其衍生词汇解释了个遍,本来这里复制粘贴就好,没必要另起一篇。
不过,时代总是迭进的,起码我自己都像机器人一样在不断迭代,今年还好死不死的真就4P做了一点小小的突破,刚好放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可是这么热乎的内容放出来,后面四篇又不好写了。整天搬石头砸脚,我都蠢得想狠狠扇自己几个大耳光。
话不多说,4P挨个来:
1、产品
虽然,从4P的角度讲,产品属于营销的一部分,但是我更倾向于“好产品+好营销=好品牌”。注意,前面有个好字。
时代是会变的,没有营销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产品,没有好的营销,等于一个好女人待字闺中,如果没有好的媒婆,一辈子可能就“凑合”在一个不理想的男人手里。
相反,在这个营销泛滥的年代,一大堆烂产品反而卖出好价钱,良币被劣币驱逐时有发生。大家刷刷朋友圈,哪都是卖货的,根本分不清哪家好哪家不好。
举个瑜伽行业大约十年前的例子,那个时候一线城市流行月卡或周卡,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大城市的瑜伽馆已经发展起来了,营销水平都不错,就像现在的朋友圈一样,根本分不清哪家好哪家不好,悲催的消费者只能挨家挨户试课,还得运气好,万一错失好教练,一耽搁就是好几年。
所以,大城市要人一进门就办年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后来会员的程度慢慢提升了,试一节课基本上能知道教练好坏,情况又变了。
相反,小城市早期都是一家大馆通吃,还动不动一收就是几年的卡。
如今呢?流行卷,试课这种事也下沉到十八线城市了,竞争对手也多,再好的营销都是唬人的,顾客更需要的是好产品。放眼各个行业都一样,中国人的经济水平上去了,不缺被骗一次的那点小钱,顶多骗一次,下次不上当了。换言之,靠忽悠的时代过去了。
从今往后,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产品得人心。至于,如何打造好产品?以及如何用好与正确的营销将好产品推广出去?又是两大新课题。
为了避免被骂“说一半留一半”,我试着就这两个课题,简单分享一下拙见,免得大家吃苹果吃到半条虫子。
1.1、如何打造好产品
首先,要么你自己是行业资深人士、强手中的强手,要么你有个高手员工,要不然靠学习流行课程是没有意义的,你能花钱学到,别人也可以,最终肥了讲师,自己却面临价格战,这是同质化产品的唯一结果。
其次,你要有三分钟拿下客户的本事。
我对产品的新认知是:它必须让人瞬间有反应“这是好东西,我找了很久,这就是我要的”,其他都是浮云。
举个例子,我跑步一段时间之后,普通鞋子跑起来太重了,想要买双轻便的跑鞋。结果耐克、阿迪、李宁挨个转悠,没一家满意的,逛到安踏的时候(说老实话,传统思想作祟,我是发自内心看不上安踏,哪怕它收了FILA),本着“来都来了”的无奈心情走进去,神奇的被瞬间销售了。对话如下: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我想找双鞋子
请问您要什么类型的鞋子?休闲的、登山的、打球的、跑步的……
跑步的鞋子
请问您要入门的、半马的,还是全马的?
半马的吧
接着导购给我讲解他们的鞋子是如何设计的,怎样契合跑半马的人群……
其实我跑不了半马,更别说全马了,平常也就5-10公里跑跑,但是让我买双入门的,还真不乐意。
就这样,鞋子合脚之后,成交。此后,我又无偿的给安踏推荐了不少客户,还不包括现在写文章。
我不知道某些大牌要高高在上到什么时候?现在大家不缺钱,也不缺款式,缺的是细分品类和用心。几乎所有的运动鞋店都分品类,但是没有再分下去,或者有,但是没有像安踏这样讲出来与做出来。
瑜伽市场也一样,按流派区分品类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区分具体功效的时候,倒立、劈叉、后弯,不要说做到极致,三分钟内你能让我有很大提升,我就买单。对于失眠的人,你能十分钟内让他/她睡着,他/她也买单。
减肥更明显了,现在动不动躺瘦、三天瘦十斤,背后害人的问题我们暂且放一边,只能说它能流行,必定是符合某种市场需求的。
是药三分毒,任何东西细究下去都有问题,但是我觉得现在不是“师父留一手”的时候,如果我写文章不放真东西,没人看的,哪怕它免费。因此,拜托各位,如果您有好产品,在确定需求之后,第一时间就把杀手锏亮出来。哪怕你除了杀手锏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很多顾客买单的时候也觉得值!
杀手锏嘛,我又不需要在你一家吊死。现在很多顾客都是各种收集杀手锏的人,只是很多老板还停留在“顾客只在我一家吊死”的倔强里没出来。
因此,如何打造好产品?先确定自己的若干个杀手锏,打磨成产品,在确定顾客需求之后,第一时间轰出来。
1.2、好的营销推广好产品
其实最傻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2018年我花了330天时间写了这6本书,现在看可能有点过时,某些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好在**。聪明人只喜欢吃快餐,不过过日子,有时候更需要家常菜。
看过这么一篇文章:黄药师为什么选欧阳克,而不是郭靖当女婿?
答案是:黄药师是一个喜欢成品的人。
稍微解释一下,比如黄药师为什么偷学《九阴真经》?其实他的武功已经很高了,但是他特别喜欢别人研究好的、系统的东西,而且对方还是比自己强的高手,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他喜欢琴棋书画也一样,这些都是成品,刚好欧阳克是欧阳锋花了几十年打造出来的成品,和自己门当户对。
而洪七公和黄蓉为什么喜欢郭靖?因为他们都喜欢做菜,那是从原材料做起,郭靖是一块璞玉,所以特别适合他们俩雕琢。
你说黄药师瞎吗?不瞎,他也知道郭靖是块璞玉,但是他没耐心等他蜕变,他要的是向江湖展示他与欧阳锋东西结合的下一代产品新组合:黄蓉+欧阳克,就像他短期内提升了武功,或者收集了什么名画,马上可以开展览会或者拍卖会一样。
因此,答案很简单:花时间做家常菜,然后批量卖给喜欢吃快餐的聪明人。
比如我写平台,每天瞎写,肯定不断掉粉。但是我以系列,或者出书的形式****的死磕,一旦成品出现,后续的事情就简单了。
大家再来看现在的朋友圈,除了销售就是晒效果,不就是晒成品(杀手锏)吗?如果郭靖在第一次见到黄药师的时候,已经会降龙十八掌(杀手锏)了,估计整部《射雕英雄传》要改写。
但是,整天晒杀手锏,有时候就好像程咬金一样,三板斧确实厉害,可惜三板斧过后就没东西了。很多人营销不错,卖着卖着就卖不动了,跟自己缺乏一个庞大的系统有关。
家常菜是一个系统,如果作为餐馆经营,需要1-3道招牌菜当杀手锏(比如现在很多餐馆的馆名都含有一个菜名或菜系),先让聪明人吃上快餐,再慢慢品尝其他的菜,不代表你除了招牌菜,就没有其他的菜卖了。
元旦起,我准备出一个新的系统,欢迎跟进,谢谢!
1.3、正确的营销推广好产品
目前最正确的地方肯定是互联网,想都不用想的。
而互联网从微博(文字)、微信(图片)慢慢走到了微视频(短视频)时代,所以在视频平台宣传、销售自己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
最近几年我神游于其他事情,错过了小视频的风口。还好,有疫情缓和一下,眼看着疫情即将过去,看来我也要加紧小视频的部署了。
方法上面都说了:先推杀手锏,再慢慢做系统,等到成品出现,后面的事就简单了。
如果您认为一个不会小视频的人在这里瞎谈小视频是痴人说梦,那么,我提供第二个路径给大家参考:社交(也就是前面说的把顾客变成朋友)。
其实任何的产品都是媒介,最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用什么产品对接反而是次要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欧阳克?因为他人品有问题。
你营销做得再好,如果现实生活中你不会说话,动不动得罪人,路会越走越窄的。
听说辛巴真实生活中和网络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我没见过他本人,不好下定论,但是那么多网红都因为人品而“下架”,唯独他还在线(当然,也有其他人还在活跃),相信传言有一定的真实性。
淘宝之所以会出现“亲”这么个称呼,再到后来的“主人”,不也是一种制式的社交吗?
而无论做什么生意,最终还是人与人的相处,还是人品,这也是我花这么大篇幅强调好产品的原因。
2、价格price
前面解释产品占了太大的篇幅,后面的内容缩水一点,见谅。
关于价格,我的几个建议是:
2.1、差异化才能卖高价
前面说了,产品同质化只会造成价格战。
除非特别大的生意才能做到“总成本领先”,比如京东、亚马逊、苹果、台积电、特斯拉……那么你可以用价格统治市场,要不然只能另辟蹊径,然后美其名曰:差异化。
其实差异化就俩词:第一、唯一
最好肯定是唯一的同时也是第一,通杀。第二位是第一,因为唯一有个缺陷,万一你太特立独行就没市场了,所以,在有市场的前提下当第一是比较稳妥的。
至于营销的老套路,没办法在大的地方当第一,就选小的地方。
比如你做不到全球或全国第一,那就全省、全市第一,至不济也是这个片区、这条街第一。如果连这条街的对手都打不过,那只能凭空造一个唯一出来了(广告上怎么打就见仁见智了,总不能违反《广告法》吧)。
说到卖高价,再提一句:自主研发的专属产品
比如现在高价卖连花清瘟、布洛芬违法,会被高额处罚,这个是肯定的,国家定价的民生东西,怎么可以乱改它的价格呢?
问题是国家没有定价的呢?非民生产品呢?比如某些神医的土药,特别是那些不在公开场合销售的。
你的产品如果跟人同质化了,麻烦你学会另一种差异化:老东西+新东西=新产品,具体的大家自己发挥,我只能把路带到这了。一个老东西,一旦价格烂大街了,没有利润空间,就没必要坚持了。
2.2、本地最高价两倍多一点点
天下文章一大抄。
我发现除了自古以来抄文章,现代商业还抄产品,最奇葩的是抄价格,很多一线城市,或者需要超高营销水平才能卖出去的价格,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总天真的照抄价格,好像别人能卖出去,你也一定能卖出去似的。
我的固定建议是当地第一名或最高价的两倍多一点点。
打第一名是最好打的,因为它能当第一名一定是时间很长的老牌子,客户众多,价格只能微调,不能涨太快(自己打折打下来那是自作孽)。只要你能在价格上压制它,对方几乎没有还手能力。
如果对方不是第一名,但是价格最高,也算另一种变相的第一名了,打法也是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是两倍多一点点,因为即使打五折,也比对方的全价高一点点,客户在分不清产品优劣的情况下,会选择高价。
比如第一名的私教价格是180一节课,那你380一节,打五折卖,有一大堆人跑来买190的。
如果有人最高价是380一节,那你就800一节,打五折卖。
如果已经有人800一节卖出去了,那你可以尝试1800一节,打五折卖。
无论什么价格,只要五折经常卖出去了,再慢慢涨价到六折、七折、八折、九折、原价,如果生意顺利的话,今后还可以继续涨。
但是,如果当地第一名或者最高价才180一节课,你突然跳出来卖1800,有人买单的话,你尽快检查她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定价有时候是比出来的,不是你凭空定出来的。有一句比较玄乎的话叫“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你没有境或缘,空有个法或道有什么用?
如果觉得太玄乎,讲点人话就是:你要骂人,总要有个人给你骂吧?古时候有些大师讲法没人听,他还得对着石头讲,或者对牛弹琴,你连个牛或者石头都没有,就一通输出,不拉你去精神病院才怪。
2.3、价格一旦定下来,就只涨不跌
我个人是比较反对打折促销的,你可以出个假的原价,然后几折的尝鲜价卖新产品,这是营销上的常规操作。
拿双十一举例,全网大众最讨厌的是什么?
就是你原来卖280的东西,突然标价380,还在那假惺惺的卖7.5折,比原价还贵5块钱,稍微有人起哄就凉凉。
但是,这个社会有一种几乎不可逆的东西叫通货膨胀。我曾经举过一个非人的例子:瑜伽馆的年卡最好高于当地每平米的房价。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你们当地的房价3500的时候,你的年卡卖3500,当你们的房价涨到3万5的时候,你的年卡却低到2980,这显然是一件不对劲的事情。
2.4、特殊价格
99、999、9999,永远比100、1000、10000好卖,这是肯定的。
有人喜欢8结尾的价格,有人喜欢1、3、5、7,都没关系,往往不是整数的价格总让人觉得更真实。
当然,超过10万的价格最好是整数,又不是保密合同,一定要签一个特殊数字,一旦这个数字曝光,就要追究相关责任。金额高了就不要再玩价格游戏,你又不是开金店。
价格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写多少本书都写不完,我只是分享几点常规建议,其他的大家自己挖掘。
3、推广
前面讲产品的时候已经分享一些,就不重复了。
这里吐槽一下,很多人把翻译成促销,我觉得有点局限,一个企业、公司、品牌或者小店,一旦沦落到靠打折促销过日子,离挂基本上就不远了。
pro是向前的意思,mot是运动、移动的意思,ion表示行为、状态,连起来有向前移动的味道。换句话说应该是能够让一个企业、公司、品牌或者小店向前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更符合原意。
因此,你的宣传、广告不能只是单纯为了活下去的打折促销,而是有目的、有成效的推广活动,是一种向前、向前、向前的进取精神。
有点不说人话了,打住。
4、渠道place
绝大多数的翻译都是渠道,我觉得有点混淆视听,什么叫渠道?专业的人有时候都不太明白,别说普通人了。
其实因为的place直译就是:地方,也就是:在哪卖?
目前我比较主张几点:
1、在互联网上卖,
2、《》(挺好的文章,建议点击蓝字回看)
3、模仿直销模式,招代理商卖,
4、在各平台直播带货,
5、开更多实体店卖(互联网越发达,越需要实体店,而且互联网产品会越来越低价,实体店产品会越来越高价)
这篇文字实在太长了,推广和渠道部分就此飘过,希望以后有机会专门出一些系列文章详谈。
12月27日:营销1.0(营销4P:产品、价格、推广、渠道)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几天:
12月28日:营销2.0(品牌STP:细分品类、目标客户、市场定位)
12月29日:营销3.0(企业道德:愿景、使命、价值观、方法论)
12月30日:营销4.0(O2O:痛点、痒点、嗨点)
12月31日:营销5.0(XR: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社群)
元旦起改版,欢迎大家持续跟进,谢谢!
此致!
!
摊尸、休息术去!
沈谦谨 敬上
2022年12月27日(壬寅虎年腊月初五)
星期二、晴、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