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平台黑了 拼多多被曝光**黑产洗钱,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为近年来国内崛起最快的电商新贵,拼多多一直给人的印象都是五环外消费者的网络聚集地,虽然此前曾受到产品质量堪忧和砍价暴力刷屏等负面评价,但是拼多多的发展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根据拼多多公布的Q1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的买家数量已经突破4亿,比起之前“3亿人都在拼多多”的广告语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平台规模不断扩大之时,拼多多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成为了牟取不当利益的工具。近日知名自媒体“差评”就曝光了有**盘口和网络** APP利用拼多多支付进行收款。赌客的最终充值款项流入拼多多店家,成了合理、合法的店铺流水收入,言下之意认为拼多多已经成为了**网站收款的支付通道。
该篇文章发布之后,迅速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文章阅读量也很快突破10w+。但是在这之后,拼多多的一纸声明却让人有些意外,拼多多方面表示此事“彻头彻尾虚构,将起诉该营销机构,索赔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公益。”
拼多多方面认为,“差评”夸大数目,恶意中伤,并且存在断章取义之嫌。对于文章中几个被**机构用来收款的店铺,拼多多在文章发布之前就已经做出了封禁处理。拼多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该文章)极尽夸张地撰写和陈述一些道听途说和未经任何核实所谓‘事实’,对拼多多公司的声誉进行恶意夸张贬损。对此,拼多多希望最终法律能够还公司一个清白。”
首先需要认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差评的文章还是拼多多的官方回应,都坐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拼多多平台上确实存在有为**机构提供收款业务的店铺,拼多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机构收取赌资的工具,这一点无可争议。拼多多的回应中,虽然也表明了对于此种非法业务严厉打击的决心,但是却把更多的火力对准了自媒体机构差评,这其中多少有点“解决不了问题,就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意味。
作为一家电商平台,拼多多如今虽然坐拥4亿用户的庞大体量,但是却不像阿里和京东一样拥有自己独立的支付平台,更多的支付方式还来自于外部的微信支付提供支持,这也为拼多多在资金监管上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网络黑产一直是困扰互联网公司的一大顽疾,之前的支付宝和美团也都遭遇过类似的事件,面对着手段多样的黑产团队,平台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风控水平,还需要借助监管机构的力量,从源头上切断黑产团队的产业链条。
不过拼多多毕竟还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而且从事件本身来说,拼多多也同样是受害者,并且已经做出了积极应对。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公正评价客观事实就好,恶意的夸大造谣和煽风点火也同样不可取。
